乐器大全
钢琴
1121
电钢琴
149
电子琴
92
风琴、手风琴
16
合成器
15
其它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乐器大全 > 乐器知识 > 正文

汪都(混合击膜鸣)

2012年05月04日    来源:拙风文化网    

  神州乐器网讯  汪都,又称黄泥鼓、长鼓、横鼓。瑶族混合击膜鸣乐器。流行于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等地。
  
  源于古代细腰鼓,南宋之时已在民间广为流传。清代李来章《连阳八排风土记》载:“(排瑶)元霄击锣挝长鼓,跳跃作态,长鼓其形头大中小,黄泥涂皮,以绳挂颈,或云亦古制也。”
  
  鼓身用整段桐木、杉木挖制而成,两端蒙以山羊皮、黄皮或狗皮,皮面固定在两个圆形铁圈上,盖于两端鼓口,两端皮面系绳对拉,将七个小竹管分别套入相邻的两条绳索中,移动小竹管可调节鼓皮的张力。汪都呈长筒形,其状与金秀坳瑶族系的公黄泥鼓有些相似。全长90厘米,鼓身中段略细,两端稍粗。一端呈喇叭形,口径22厘米,另一端呈碗形,口径19厘米。鼓身外表涂以红漆,绘有金色民族图案纹饰。
  
  演奏前,先将湿黄泥涂于鼓面,使两端鼓音相距为四或五度音程,便可发出洪亮浑厚的音响。演奏时,将鼓带斜挂胸前,喇叭形一端鼓面朝向左上方,左手执一竹片击奏鼓面,右手拍击右端鼓面,奏者边击边舞,这就是瑶族《汪都鼓舞》。常两人对奏或多人集体表演,多用于喜庆节日、民俗活动“还盘王愿”和庆祝丰收等场合中。它既是《汪都鼓舞》的主要伴奏乐器,又是舞蹈的道具。
  

责任编辑:陈静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