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大全
钢琴
1121
电钢琴
149
电子琴
92
风琴、手风琴
16
合成器
15
其它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乐器大全 > 乐器知识 > 正文

达比亚

2012年04月16日    来源:拙风文化网    

  神州乐器网讯  达比亚,是怒族弹拨弦鸣乐器。怒语又称达边。当地汉族人称其为怒族琵琶。流行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碧江、贡山、福贡和兰坪等地。

  在怒族山寨里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个怒族孤儿,从小失去双亲,他无房无地,独自居住在深山的岩洞里,生活十分凄苦。一天,他找来一块黄桑木树干,掏空后做成了一件达比亚。每天夜晚,孤儿就弹起这件乐器,排解寂寞,抒发情怀。清脆的琴声感动了山寨里一位勤劳美丽的姑娘,她走出家门与孤儿结为夫妻。从此,达比亚在怒族中流传开来。直至今日,它仍是怒族青年男女夜晚谈情说爱的媒介乐器。

  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和琴弦等部分构成(图)。通体使用一整块木料制作,多采用楠木或黄桑木挖凿而成,全长65厘米左右。共鸣箱呈梯形、椭圆形或三角形,正面蒙以松木或杉木面板,在板的中部开有若干个圆形小出音孔。琴头平顶无饰,两侧置有四个木制弦轴(左右各二)。琴杆短而宽,表面为按弦指板,不设品位。面板下方置有木制琴马。张四条琴弦,以前使用羊肠弦,现在多用钢丝弦。

  演奏时,将共鸣箱置于胸前,琴头斜向左方。左手持琴,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按弦,右手用拇指和食指弹拨琴弦发音。因演奏的曲调不同而有多种定弦法,常用的定弦为:a、c1、e1、a1;g、c1、e1、g1;c1、e1、g1、b1;a1、d1、e1、c2;d1、g1、a1、d2等。音色清脆、明亮。常以中间两弦弹奏旋律,内、外两弦配以和声衬托。左手很少变换把位,常用擞音、带音、打音等技法;右手除弹、挑外,常用勾、抹、摭、分等技法。达比亚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是怒族民间歌舞的主要伴奏乐器。在《琵琶舞》等生活舞蹈中,演奏者边弹边舞,并频繁使用空弦扫弦,以加强舞蹈音乐的节奏感。独奏曲有《哭调》、《送葬调》、《织布调》、《友情调》、《相爱调》和《阿尼木尼哦》等。

  走进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可以看到展厅中陈列着一件怒族达比亚。通体用黄桑木制成,全长65厘米。共鸣箱呈梯形,其上蒙以桐木面板,板长27厘米、下宽13.5厘米,板面中上部开有四个圆形小音孔。琴头古朴无饰,上端呈方柱形向后弯曲,下开通底弦槽,两侧设四轴(左右各二)。弦轴黄檀木制,呈圆锥形,轴顶旋出圆钮为饰,表面光滑无条纹。琴杆上窄下宽、前平后弧,正面为按弦指板、无品,上端设骨制山口,下端与琴箱相接。竹制琴马,张四条钢丝弦。此琴选料细致,工艺精湛,腹腔裁口嵌入面板,外表涂透明漆,木纹清晰可见。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在怒族同胞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生产劳动、上山狩猎,还是外出远游、探亲访友,都要随身携带达比亚。在怒族人民的婚嫁喜庆和风俗节日里,达比亚是不可缺少的乐器。达比亚更是怒族青年亲密的伙伴,当小伙子向姑娘求爱时,就通过达比亚的琴声传递爱慕之情,而姑娘则以吹木叶表达爱意。碧江县怒族青年波益四,自幼酷爱达比亚,除可独奏许多乐曲外,还能用达比亚模拟话语,讲故事,尤善于边弹边唱、或边弹边舞,是个有着较高艺术造诣的民间乐手。

  

责任编辑:陈静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