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大全
钢琴
1121
电钢琴
149
电子琴
92
风琴、手风琴
16
合成器
15
其它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乐器大全 > 乐器保养 > 正文

中提琴上的哈罗德

2012年02月25日    来源:凤凰网    

  神州乐器网讯  一个国外网站耐心地搜集了取笑各种乐器的笑话,中提琴笑话的数量果然高居榜首。随便摘录两个吧:
  
  ——Q:怎样防止你的小提琴被盗?
  
  ——A:放在中提琴盒里。
  
  ——Q:为什么听管弦乐团录音时总听不到中提琴?
  
  ——A:因为录音师把杂音过滤掉了。
  
  事实上,一般人是很难从乐团里认出中提琴的,即使是训练有素的乐迷,倘若距离远一些,仍然很难一眼把小提琴和中提琴分辨开,毕竟这两种乐器除了尺寸之外几乎没有太多区别。即使只听声音,中提琴都不够讨巧。它没有小提琴的声音明亮甜美,也没有大提琴的声音婉转低回;它在乐团中起着默默无闻的支撑作用,却很少有自己的出头之日。历史上为中提琴专门写作音乐作品的人少之又少,似乎这件乐器的命运就是在乐团里演奏着听众压根听不到的音符而已。
  
  这时,一部音乐作品改变了这件乐器的命运。1833年12月,在一场音乐会后,小提琴大师尼科洛·帕格尼尼与作曲家柏辽兹见面。“魔鬼”刚刚获得了一把18世纪制作的斯特拉底瓦里中提琴,“但是没有配得上这把琴的曲子。你,我唯一信任的作曲家,能否为中提琴写一部独奏作品?”
  
  柏辽兹时年30岁,三年前《幻想交响曲》的首演与摘得罗马大奖为年轻的作曲家赢得了声名,却没能改善他贫穷的窘境。在罗马留学两年回到巴黎后,他靠写作乐评维持生计,艰苦地开展自己的作曲事业。帕格尼尼的违约价值高达两万法郎,柏辽兹自然全身心地投入进了新中提琴独奏作品的创作中。但是,他并不想写作一部炫技曲——如帕格尼尼的大多数作品那样。“中提琴独奏不能削弱管弦乐团的作用”,而帕格尼尼对此并不买账,在试奏第一乐章初稿后,他说自己的手指休息得太久活动得太少,坚持要求作曲家修改。二人因此谈崩。
  
  拜伦的抒情长诗《哈罗德游记》与作曲家本人在意大利的留学经历都对柏辽兹的创作产生了启发。音乐时而如阿尔卑斯山般壮美,时而如亚平米半岛般金光闪闪,时而又如地中海般宁静;中提琴代表的哈罗德宛如在期间进行着一段心灵之旅。不朽的中提琴协奏曲《哈罗德在意大利》诞生了,并于1834年在巴黎首演。
  
  帕格尼尼却直到4年后才听到这部作品,他被柏辽兹的音乐深深打动,演出结束后他拽着观众席里的柏辽兹冲上舞台,单膝下跪亲吻作曲家的手。几天后,他给柏辽兹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祝贺信,并附上了两万法郎的银行汇票。两年后,帕格尼尼去世。因为被当时蒙昧的人们怀疑与魔鬼有染,他被拒绝下葬,遗体在热那亚、帕尔玛等地搬来搬去,拖延了56年后才最终入土为安——生前是四根弦上的魔鬼,死后却如哈罗德一般经历了漫长的旅程。
  
  受《哈罗德在意大利》的启发,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开始为中提琴专门创作音乐,此后的沃恩·威廉斯、兴德米特、巴托克、沃尔顿等人均有中提琴协奏曲传世。中提琴依旧低调,依旧被人忽视,但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中提琴上的哈罗德:时而求索,时而迷茫,甚至会被巫魔带偏了方向,但最终仍会平静地、带着几分乡愁地完成朝圣的旅程。

责任编辑:陈静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